为宣传典型,促进发展,全面生动反映我县决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真实感人场景,助力乡村振兴,创作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水准且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扎实推进安化县文艺事业发展,安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决定主办以 “秀美黄石.欢乐田野”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比赛。这项活动面向全国征集作品,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活动主题
以该村坚持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将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展现该村通过近三年努力,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逐渐呈现出的“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产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新面貌。
二、时间安排
1、作品征集时间: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6月18日。
2、评奖:2020年6月底。
3、颁奖仪式:2020年6月底。
4、展览和编书:适时而定。
三、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分类。分为文学、摄影、书法3大门类。鉴于本次主题的需要,文学仅限于散文、新诗2个小类。
2、参赛作品题材。必须紧扣主题,内容健康、催人奋进。大力提倡赛事期间新创作品,未曾发表、编印、展览、获奖的旧作也可参赛。
3、参赛作品规格。散文3000字内,新诗50行内。摄影作品参赛时只收纸质照片,作品规格(适用于单幅、组照):标准矩形作品为长边10英寸(25厘米);正方形作品为8英寸×8英寸(20厘米×20厘米);异形作品面积不超过80平方英寸。组照不超过6幅,且用胶带相连。照片正面下方需留白(1cm),并标注作品名称。所有选送作品一律不得装裱,不符规格的不予评选。作品评选入围后,主办单位将统一调取作品数据文件,用于存档、展览和制作画册。作者务必将数码拍摄的数据文件(胶片拍摄的请扫描底片)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话通知后5日内),按要求(Tif格式文件不低于40M,jpg格式文件不低于3M)向主办单位(743412955@qq.com)提交,逾期、不按要求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围资格。书法作品单幅不超过6尺宣,不收硬笔作品和条屏作品。文学作品在落款处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摄影、书法等艺术类作品在作品背面注明作者基本信息,其内容与文学作品相同。4、参赛作品数量。同类作品每人不超过1件,不许一个作者以几个名字参赛,鼓励一个作者参加多个门类的比赛。5、参赛作品征集。散文、新诗发至县文联贺珍(QQ邮箱:527024736@qq.com,手机:15573727889);摄影参赛纸质作品邮寄或交县摄影家协会戴爱玲(手机:13973736904);书法作品纸质参赛作品邮寄或送交县书法家协会伍安德(手机13973726381)。6、参赛作者责任。务必自觉接受相关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文责(艺责)自负。限于人力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所有参赛作品一律不退.举办单位和黄石村村委享有获奖作品使用权。四、评奖办法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严密而准确的评选。大赛组委会将邀请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评委会。采用一次性评选的方式,统筹安排,分组实施。组成3个组,分别对文学(散文、新诗),摄影,书法组织评选。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10名。 所有获奖作品入展、入编。大赛组委会和评委会成员的作品不能参赛,可作特邀作品入展、入编。 奖金标准为:一等奖各1000元、二等奖各800元、三等奖各500元、优胜奖各200元。特邀作品的稿酬,酌情而定(组委会和评委会成员的作品限于1个门类)。
安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0年5月7日
附件:黄石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介绍
黄石村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设立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0名,村党组织班子在职7人,平均年龄37岁,后备干部4人,平均年龄33岁。二、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情况
(三)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扶植黄石村茶叶专业种植合作社、黄石村土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黄石村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经合组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贫困户产业发展,达到脱贫致富。按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选准产业发展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扶持措施。2019年,仅黄石村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分红达5.2万元,村民土地流转租金达28万元,受益农户86户,解决剩余劳动力98人,其中稳定务工的贫困户有16人,临时务工人员达80余人,全年务工工资达102万元。黄石村土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以奖代补资金2.5万元,受益贫困户13户;梅山一品土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分红资金4.92万元,受益贫困户77户。通过发展产业,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收效明显,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2019年9月份组织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技能型中药材培训班”,为全体贫困户和村民群众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达120人次;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张义全副部长到村检查扶贫工作时,对黄石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收集了我村在产业扶贫方面的经验做法材料。
(四)改善民居条件。" rel="nofollow">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YAbTfLbJyu7eiad6IxVGbaYkTF8oJYeZUU9RUico29Vm50OmicWGC9vRPZWRcnktuiasE5Ow6icf3SzrfLABW0Ficx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crossorigin="anonymous" data-fail="0" />
(四)改善民居条件。2015年5户危户改造受益金额6.9万元;2016年11户贫困户享受危改金额达13.5万元;2017年28户贫困户危改享受金额达57万元,2018年3户贫困户享受危改金额3万元,2019年3户贫困户危改享受金额达4.5万元。全村5年扶贫共有50户贫困户住房得到了改善,累计受益金额达84.9万多元。为全村房屋开展了挂牌标识和危房摸底,并对4类重点对象住房张贴安全等级明白卡150份。(五)完善各类保障。1.医疗保障。 全村贫困户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农村特惠保全覆盖。其中在民政部门享受大病医疗救助达35人次,累计报销金额达14万多元;2019年组织省医疗专家、县爱尔眼科、江南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为65岁以上老年人、0-4岁儿童和贫困户开展免费健康检查3次。2019年,享受大病医疗救助对象共计47人次,累计报销金额达39.5万元。2.社会保障。 民政部门为生活极端困难贫困户提供民政兜底,全村共有兜底保障对象57户62人,其中兜底保障一类对象3户5人,三类对象24户26人,扶贫特惠保参保率为100%,做到了应保尽保。3.教育助学。2020年上半年,享受教育助学资金贫困学生43人次,补助金额共计22625元,享受春季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贫困学生5人次,补助金额7500元。4.小额信贷。全村贫困户产业发展享受政府免息小额信贷达69万元,贷款贫困对象15户。
(六)坚持会商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会商会议,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懂弄通上级文件精神,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扣,对每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查摆问题,针对困难和问题,群策群力,拿出办法逐项落实,针对上级指出的问题坚持整改销号制度,不留欠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七)壮大集体经济。1.充分利用我村的荒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开发、改造,引进高马二溪开发观光花园,帮助其管理租赁土地,每年可以增收0.6132万元;2.村级集体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可得1.75万元;3.村辖区内福祥页岩砖厂管理费3万元;4.建设60千瓦光伏发电每年收益2万元;5.老村部楼租赁每年可收入0.5万元。目前本村全年集体经济收入基本稳定且每年预计收入8万元左右。(八)配强班子队伍。注重培养村组干部和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通过换届选举和补选村委,实现班子人员年轻化,目前村支两委人员平均年龄37岁,创新意识增强了,闯劲也更足了。(九)健全村规制度。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里的重大决策全部由村民议事会研究讨论后实施,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全部村级财务开支做到公开透明。大力开展“刹人情歪风”、创建平安家庭、移风易俗等活动,在全村形成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十)建设" rel="nofollow">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YAbTfLbJyu7eiad6IxVGbaYkTF8oJYeZw1tPj7LsjIYD3ZSodrjlh8uel04NIaicyXg1ibDiaS5VvQicrhORUkhGs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crossorigin="anonymous" data-fail="0" />
(十)建设“美丽乡村”。结合县政府提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新名片发展规划,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四美发展目标,结合本村实际,协同村支两委编制村庄规划,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四美”要求,着力推进“生态宜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四大体系建设,通过规划的综合引领,着力完善全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美化、亮化和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于2018年被湖南省授牌“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获得湖南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益阳市“样板河道”示范点、益阳市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示范观摩村,2020年被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省扶贫办授予“全省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我村先后获得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省级卫生示范村、省级脱贫攻坚示范村、安化县乡村振兴先行村、安化县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