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征稿启事专栏:建筑遗产价值研究保护与传承


主题策划:徐苏斌、刘临安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方兴未艾,显现出空前的活力。关于文化遗产学的科学结构的革命问题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我们对于部分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者的访谈中发现,文化遗产学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的挖掘、价值的保护和价值的传承这个线索逐渐明晰起来。
本次征稿聚焦城乡建筑遗产的热点问题设置专栏。
第一,专栏强调城乡建筑遗产研究的系统性,即按照上述线索设置三个分议题:“分议题一:文明互鉴视角下建筑遗产研究”侧重在对于历史价值的发现;“分议题二:建筑遗产保护方法与策略研究”侧重在价值的保护;“分议题三:建筑遗产的传承与当代转译”侧重在价值的传承。没有价值的发现,就不可能明确要保护的价值所在,没有明确的要保护的价值所在,也很难完成传承和转译。这是一个全周期地研究建筑遗产的链条。
第二,专栏尽可能增强征稿的包容性。关键词“文明互鉴”意指中西文明互鉴、城乡文化关联、民族文化交融这三种可能性。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就是在和不同文化不断交融中发展的,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因愈发便利的交通出行方式与飞速发展的信息传播媒介,国际、城乡、民族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与西方文明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城市与乡村文化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联;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产生了频繁的互动,希望征稿聚焦在不断发展的建筑中本土基因是如何传承下来的。遗产保护也贯通了国际交流、城乡交流和民族交流。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给中国很大影响,而中国也正在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保护道路,希望征稿聚焦于中国的保护道路和方法的探索。在传承方面目前中国更是呈现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丰富理解和转译实践,希望征稿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以及建筑师实践中如何体现价值的转译的。
我们希望记录下来这个时代的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实践,并给更多的人以启发,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本主题鼓励作者讨论以下问题:
•文明互鉴视角下建筑遗产研究;
•建筑遗产保护方法与策略研究;
•建筑遗产的传承与当代转译。
本刊现诚邀相关研究者贡献对以上议题的深入研究和真知灼见。
本刊亦诚邀建筑学科相关学者组织各类型有价值的议题,欢迎自荐或推荐担任专栏主持人。
投稿事宜
打开《建筑师》杂志官网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作者登录”进入投稿。


※注:“稿件类型”请选择:“专栏:建筑遗产价值研究保护与传承”。
字数6000~9000字为宜,根据内容需要,可适当放宽。
先投先审,编辑部会及时反馈审稿意见。
收稿截止日期:2024年6月30日。该议题为长设议题,后续可持续投稿。
【相关阅读】《建筑师》杂志|投稿须知
本次征稿发起自中国建筑学会学生分会系列学术活动,学会学生会员可自行通过学生分会通道投稿(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13953qUdEv35eZW8lH_LsA),其他作者可直接通过我刊官方投稿系统投稿(网址: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


https://mp.weixin.qq.com/s/ZUOjzUeB4gLi7lifjBRMQQ

" rel="nofollow">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 rel="nofollow">https://mp.weixin.qq.com/s/13953qUdEv35eZW8lH_LsA),其他作者可直接通过我刊官方投稿系统投稿(网址: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


https://mp.weixin.qq.com/s/ZUOjzUeB4gLi7lifjBRMQQ





声明:
1、征集服务网所有征集信息均来自网络,征集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投稿者在投稿之前主动联系征集活动主办方,以确定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再参与!避免自己作品被盗用。
2、征集服务网不代表任何征集活动主办单位,所有投稿作品不得提交给本站,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或纠纷与本站无关。
3、征集服务网所有创作作品、征集信息均为本站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若有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若有任何不妥,请及时联系Email:303126138@qq.com。
4、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征集服务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征集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抄袭侵权/违法违规行为,请发邮件至 Email:30312613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上一篇:“宁宿•划未来”2023南京乡村民宿主题设计大赛圆满收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